玉林国师圆寂慈云庵_淮安市里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首页 > 运河文脉
返回
玉林国师圆寂慈云庵
2022-10-11 11:09

 

顺治十八年( 1661)二月十五日清晨,几位年轻的小和尚护送着一位年近 五旬的僧人在通州码头上了一叶扁舟,在晨曦的微光中,这位僧人依依惜别,在船头对着紫禁城方向跪拜不起.....

1593307972464657.jpg

十四年后,康熙十四年(1675)盛夏八月,烈日炎炎,-位年届古稀的老僧人在清江浦下了船,他身体瘦削,脸色有些暗,在两位好心僧人的搀扶下,迈入慈云庵的大门。数日后,老僧人病情沉重,在卧榻上已经很难翻身。八月初十,慈云庵的住持前来探望,他挣扎着起身,气息微弱地说:“打扰贵宝刹多时了, 人之将死,我要行佛法的规矩。”老僧人在别人帮助下洗了个澡,然后耗尽最后-丝气力在禅房直身打坐,说了几句偈语,慢慢地就头一歪,没了气息。慈云庵的住持以为这位老和尚就是不知哪儿来的一位云游和尚,便让庙里小和尚整理一下他的遗物, 准备草草入殓。没想到,在他的包袱里发现其度牒上写着“玉林通绣” 几个字。慈云庵的住持大吃一一惊,不由得赶往禅房,在老僧人的遗容前深深拜了几拜。

1593308100278243.jpeg

玉林通琇(1614-1675),江苏江阴人,明末清初佛教禅宗临济宗一派的高僧。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顺治帝遭使宣诏玉林通绣入京说法,次年二月,玉林法师才入京见帝。玉林通琇禅理高深,奏对机敏,称赞顺治帝是“佛心天子”,甚得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的推崇。顺治帝多次亲自前往玉林通琇馆舍请教佛法,以禅门师长相待,并请他给自己起法名。玉林通琇拟十余字进览,“世祖自择痴字” ,取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对玉林通琇的弟子,顺治帝“俱以法兄师兄为称”。顺治帝初赐玉林通绣以大觉禅师”称号,不久晋“大觉普济禅师”.后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玉林通琇之所以名闻海内,不光是因为顺治皇帝尊奉他为国师,还是因为他是清初-桩悬案的亲历者。清代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一顺治皇帝的精神状态在顺治末年已然因政事、婚姻等而疲惫不堪,顺治十七年( 1660 )八月,顺治帝宠信的董鄂妃病逝,更使其陷入空前痛苦之中,使他萌生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顺治帝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光头天子。十月,茆溪森的师父玉林通绣法师奉诏到京,听说其居然敢为皇帝剃发,勃然大怒,下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顺治皇帝听从玉林琇的劝谏,重新蓄发,暂时断了出家念头,而茆溪森也被玉林撵回南方。

1593308437868983.jpg

然而没多久,顺治十八年( 1661)正月初二,宫中忽然传出顺治帝得天花的消息,没过几天,正月初七夜,宫中便传来消息,顺治皇帝驾崩。皇帝突然“驾崩",时间京城内外传言重重,顺治皇帝“驾崩"是假、出家是真的说法开始不胫而走。宫闱秘事,波谲云诡,玉林通琇为避此祸,便在二月十五日悄悄离开北京,隐身于浙江禅宗丛林......

玉林通琇国师在淮安府清江浦慈云庵圆寂的消息被慈云庵的住持上报给朝廷,康熙皇帝颁布诏令并派地方大臣主持其葬礼,并拨款重修慈云庵。国师的遗骨归葬浙江西天目山。后来,雍正皇帝访得玉琳国师后裔天晓实彻禅师于扬州高旻寺,雍正十三年(1735 )以清江浦慈云庵为国师圆寂之所,下诏改庵为寺,命时任内务大臣、淮关监督年希尧拨淮安榷关税银按照“丛林”级别寺庙的规模兴建,并亲书题赐“慈云禅寺”匾额。乾隆四年(1739),慈云寺落成,乾隆皇帝颁赐《龙藏》供奉,赐置香光地三十八项五十八亩于阜宁陈家浦。后又屡赐紫衣、伞盖、如意、藤杖,清江浦慈云寺渐成江淮首刹。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四十九年(1784)两次南巡时,均入寺瞻礼,并书匾、题诗、作联。

1593308474111469.jpg

慈云寺因玉林国师圆寂于此而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恩宠。如今,慈云寺内焕然一新的国师塔临清江浦而立,依然铭记着这段往事。国师塔遥遥矗立,里运河滚滚而行,作为清初三大悬案之一“顺治出家”的见证者,玉林国师在清史中未留下太多文字,也许他刻意隐藏着自己的行踪,因为心中埋藏着太多的关于那个少年天子的秘密。

 

 

Copyright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地址:淮安市翔宇中道90号 电话:0517-80698100 举报电话:0517-80698113
苏ICP备20035801号-1
>